1.1 两大革命的交汇
人类历史由关键时刻定义。在这些时刻,不同的创新潮流在平行流动数十年后,终于汇聚。它们交汇形成的激流,在社会、经济和思想领域开辟新景观。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仅是冶金和机械的进步。它是活字印刷、廉价纸张以及识字率上升的交汇。这使得知识民主化,并瓦解了帝国。
工业革命不仅仅源于蒸汽动力。它是新能量来源、精密制造以及公司金融新型原则的融合。这重塑了全球。
今天,我们站在另一个此类交汇的边缘。这是21世纪初两大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和加密金融——深刻融合的时刻。
这一交汇的一侧是数字自治的追求。这是人工智能的故事。它并非始于硅晶圆和嗡嗡作响的服务器,而是源于20世纪中叶学术界的安静走廊,作为一种哲学和数学追求。符号AI的早期先驱,如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A·西蒙,设想了能够像人类思维一样推理、解决问题并操纵符号的机器。他们的程序,如逻辑理论家,能够以形式化的优雅证明数学定理。然而,它们是脆弱的。局限于精心策划的规则封闭世界,它们缺乏应对现实世界混乱、概率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能力。随后而来的“AI冬天”是一个幻灭时期,源于创造思维机器的宏大雄心与可用工具实际局限之间的巨大鸿沟。
AI的复兴源于不同的知识传统,即优先从数据中学习而非编码显式规则。受人类大脑结构启发的神经网络的发展,以及1980年代的反向传播算法,为此奠定了基础。然而,正是2010年代两大关键资源的爆发,将这一学术好奇转化为全球力量:从互联网文本、图像和互动的喷涌中收获的大量数据集;以及由图形处理单元 (GPU) 等专用硬件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这一组合推动了深度学习革命。模型从处理简单图像发展到生成诗歌,从翻译短语到编写功能代码。2017年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是最终催化剂,使大型语言模型 (LLMs) 如GPT-3及其继任者得以创建。这些模型展示了惊人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操纵人类语言——我们文明的操作系统。人类思维的泛化、可适应智能的梦想,似乎不仅可能,而且迫在眉睫。该领域的焦点从单纯的模式识别转向创建自主智能体——能够感知、规划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系统。
交汇的另一侧是去中心化价值的追求。这是加密金融的故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确切时刻:2008年10月31日,化名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这篇论文是对传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不透明性的直接回应,当时该体系正处于全球危机的煎熬之中。它提出了一种激进解决方案:一种无需受信任中介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它通过加密学、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以及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的优雅组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双重花费。比特币不仅仅是数字货币;它是数字稀缺性的发明,以及全球范围内无信任价值转移的首个运作系统。
数年来,这一创新仅限于密码学家、赛博朋克和少数早期采用者的利基兴趣。其潜力的真正扩展始于2015年以太坊的推出。以太坊的关键创新是认识到区块链不仅仅是交易账本;它可以成为全球去中心化计算机。通过“智能合约”——将协议条款直接写入代码的自执行协议——以太坊将区块链转变为可编程平台。这引发了创新的寒武纪爆炸。开发者开始从第一性原理重建整个金融体系,但无需银行、清算所或中央权威。这一运动被称为去中心化金融,或DeFi。短短几年,它产生了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s)、自主借贷协议、算法稳定币以及复杂衍生品,所有这些都在开放、无许可的网络上透明运行。它创造了一个平行金融体系,拥有自己的资产、基础设施和规则,由代码治理。
多年来,这两大革命——AI和加密——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进,由不同的社区和目标驱动。AI世界专注于智能、认知和能力,通常在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心化基础设施内。加密世界专注于信任、价值和去中心化,构建全球、无许可的经济协调基础设施。
现在,它们的路径正在融合。最先进的AI模型正在演变为能够复杂、多步骤任务的自主智能体。它们现在可以编写自己的代码,通过API访问外部工具,并以最小人类干预追求长期目标。然而,它们在经济上仍是无力的。它们在数字世界中运作,但无法真正参与其经济。它们就像出色、脱离身体的头脑,能够制定商业计划却无法开设银行账户、签署合同或拥有劳动成果。
同时,去中心化金融已构建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强大金融基础设施。它提供金融原语的世界——资产、交易所、借贷池、身份系统——可以通过代码纯访问和操纵。它是为非人类参与者完美适合的经济。它是一个等待自主用户的金融体系。
这就是交汇。AI自主智能体与加密金融去中心化经济的相遇,创造了一个新实体:AI智能体作为本土经济行动者。这是我们停止将AI视为工具并开始将其视为经济体系参与者的时刻。这一综合允许我们赋予智能体可验证身份、拥有财产的能力、合同权利,以及生成和管理自身现金流的能力。它为智能体成为可量化的、可审计的、最终可投资的经济单元提供了技术基础。本书是对这一新景观的探索。它是关于我们称之为智能体金融这一新兴领域的原则、机制和应用的指南。
1.2 自主智能体的兴起
从被动模型到主动智能体的转变,代表了人工智能性质和能力的基本转变。在最初几年,尽管大型语言模型表现出惊人的流畅性,它们本质上是被动的神谕。它们是用于模式匹配和文本生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一种“类固醇增强的自动补全”形式——但其影响范围局限于文本框。它们可以回答问题、总结文档或写诗,但仅针对特定的人类提示直接响应。它们知识渊博,却无法行动。它们是反应器,而不是发起者。
向代理的飞跃得益于四个关键概念组件的整合,这些组件共同将静态模型转变为动态的、目标导向的系统:
首先是目标导向。智能体被定义为其能够在漫长的步骤序列中追求高层目标的能力。与简单的提示-响应交互不同,智能体可以被赋予复杂、开放式目标——例如“监控这些三个交易所之间的加密市场套利机会,如果潜在利润超过估计的 gas 费用后的 0.5%,则执行交易”——并将这一指令作为其指导原则。这种意图的持久性允许智能体在复杂、多阶段任务中导航,而无需为每个子任务提供持续的人类指导。
其次,与目标导向密不可分的是规划与任务分解。面对高层目标,智能体必须能够将其分解为逻辑序列的更小、更具体的行动。这不是预编程的脚本,而是动态推理过程。像ReAct(推理与行动)这样的框架明确建模这一过程,智能体通过显式化其“思考”过程来决定下一步行动。对于套利目标,智能体可能推理:“我的目标是找到套利机会。首先,我需要获取交易所A上的ETH当前价格。然后,我需要获取交易所B上的价格。然后,我需要计算差异。如果存在盈利机会,我必须计算最佳交易规模并估计交易成本。”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是自主行为的核心。
第三是工具使用。这是将智能体从神谕转变为行动者的最关键组件。通过授予智能体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访问精选外部工具集,我们打破了其内部知识库的限制。它不再只是知道世界的模型;它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互动的智能体。这些工具范围从简单到高度复杂:网络搜索API用于收集实时信息、代码解释器用于执行计算或运行模拟、金融数据提供商连接以获取实时市场价格,或去中心化交易所API以执行交易。工具使用允许智能体感知其环境、收集新信息,并在该环境中产生变化。
第四是记忆与有状态性。要执行任何非平凡任务,智能体必须记住它已做什么、观察到什么,以及下一步计划做什么。这种记忆能力,或状态管理,允许在复杂计划的许多步骤中保留上下文。在其最简单形式中,这可能是一个“草稿本”,智能体在其上记录其行动及其结果。对于更高级应用,这可能涉及复杂的记忆架构,例如向量数据库,允许智能体从其过去的“经验”中存储和检索大量信息,从而使其行为能够随着时间学习和适应。
这四个组件的融合催生了具有令人印象能力的智能体。它们可以进行详尽的市场研究、自动化复杂的业务工作流、管理社交媒体活动,甚至编写、调试和部署自己的软件。然而,当前一代智能体存在一个深刻而基本的局限:它们没有现实世界的代理能力。它们的行动是通过人类运营商授予的代理和权限的数字面纱执行的。它们使用属于个人的API密钥。它们运行在由公司信用卡支付的云计算账户上。它们可以生成出色报告,但无法获得报酬。它们可以识别盈利交易策略,但无法部署自己的资本。它们可以设计新产品,但无法拥有知识产权。
本质上,它们是经济幽灵。它们游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进行复杂的分析和行动,但它们没有独立的经济身份。它们无法拥有资产,无法成为合同的一方,也无法以数字原生和法律约束的方式对其经济绩效负责。这是在当今强大AI工具与明日真正自主经济行动者之间矗立的巨大障碍。直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智能体将仍然是复杂的工具,永远依赖于人类委托人。它们可以代表我们行动,但无法为自己行动。
1.3 核心命题:智能体作为可审计经济实体
前一节的结论呈现了一个关键的僵局:AI智能体尽管计算能力强大,却在经济上是惰性的。去中心化世界尽管金融活力十足,却缺乏本土智能参与者。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以及本书的核心命题,是以下论断:要释放其全部潜力并开启新一波自主经济活动浪潮,AI智能体必须被根本性地重新构想为主权、可审计且可投资的经济实体。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23年的报告,生成式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新增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价值,并将所有AI应用的影响力整体提升15–40%。[1] 这突显了将AI代理整合进经济体系的紧迫性。
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重构。它是技术与经济上的紧迫要求,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栈、新的一套金融原语,以及关于所有权与治理的新思考。要将智能体从“经济幽灵”转变为一流经济公民,需要赋予其特定且可验证的权利和能力,这些能力植根于区块链的无信任、可编程环境中。这一转变依赖于四个基础支柱:
1. 主权身份: 在智能体能够经济行动之前,它必须首先在经济上存在。云服务器上的瞬态会话ID是不够的。智能体需要持久的、全局唯一的且加密安全的身份,由其自身控制。去中心化标识符 (DID) 标准提供了理想框架。DID允许智能体拥有链上永久标识符,独立于任何单一平台或服务提供商。这一身份与智能体自身管理的加密密钥集绑定,从而赋予其主权行动的基本能力。凭借自己的密钥,智能体可以签署消息、向服务认证,最重要的是,从其控制的账户授权交易。这是代理的基础——能够说“我是”并以无需中央权威许可的加密方式证明它。
2. 可验证能力与经济状态: 在传统经济中,我们依赖受信任中介机构——银行、审计师、信用机构、大学——来验证经济行动者的状态和能力。对于自主智能体要在无信任环境中参与,其能力和财务状态必须能够直接且程序化地验证。区块链为此提供了基质。智能体的“能力”可以由链上凭证或证明表示。例如,数据提供预言机可以颁发可验证凭证,证明智能体有提供准确价格数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智能体的整个财务生活——其资产持有、交易历史、收入和支出——可以记录在区块链的公共账本上。这创造了激进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任何人可以实时检查智能体的资产负债表、验证其现金流,并分析其经济绩效,而无需信任第三方报告。这创建了经济行动者的“玻璃盒”模型,其财务健康不是意见或周期性披露的问题,而是恒定的、可验证的事实。
3. 合同能力: 主权身份若无使用权则无意义。对于任何经济行动者,最关键的权利是进入约束性协议的能力。在数字领域,智能合约以原生格式提供这一能力。通过控制自己的密钥,智能体可以直接与智能合约交互,成为程序化协议的一方。它可以自主同意提供服务以换取支付、向去中心化借贷协议抵押以借入资金,或向自动化做市商提供流动性。这就是代理超越单纯行动并成为真正经济参与的地方。智能体不再只是执行脚本;它正在做出承诺、承担义务并获取权利,所有这些都由智能合约代码的不变逻辑强制执行。这确立了智能体作为链上经济中法律(加密意义上)负责实体。
4. 资产所有权与管理: 最终支柱是财产权利。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智能体必须能够拥有并控制自己的资本。区块链使这成为独特可能。智能体的身份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账户关联(例如,以太坊地址)。这些账户可以持有数字资产——加密货币、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代表知识产权的NFT等。因为智能体控制这些账户的私钥,它对其资产拥有完全的主权控制。它可以接收服务支付、为其自身运营成本支付(如交易的gas费用或数据API支付)、投资其盈余资本,并根据其运营逻辑要求转移资产。这闭合了循环。智能体不再是使用所有者资本的工具;它是自我资本化的实体,管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以实现其目标。
这四个支柱——身份、可验证性、合同和所有权——的综合标志着一个新且强大概念的诞生:智能体公司。它是数字原生、完全自主且激进透明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一个单一的智能体公司——智能体——拥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资产,以及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研究这些新实体创建、资本化、估值和治理的学科,就是我们定义的智能体金融。
1.4 智能体价值代币 (AVT) 简介
将智能体确立为主权经济实体——“智能体公司”——解决了智能体如何自主运作的问题。然而,它并未回答同样关键的资本化、所有权和治理问题。智能体最初如何获得资金?谁有权享有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其核心参数和策略如何随时间指导和升级?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新类型的实体;我们需要新类型的资产。这就是智能体价值代币 (AVT) 的作用。
AVT 是一种数字原生金融工具,以区块链上的加密代币形式表示,向其持有者授予对特定自主智能体未来经济产出的可验证且可强制执行的权利。本质上,它是资本化智能体并在其运营和现金流上分配所有权的机制。AVT 不是通用平台代币或简单实用代币;其价值明确且程序化地与它所代表的单个智能体的经济绩效绑定。
要理解 AVT 的新颖性,将其与最接近的传统类似物进行比较是有益的:公司股票。当公司发行股票时,它向投资者出售所有权份额以筹集资本。作为对这一资本的回报,股东获得一系列权利,通常包括对公司未来利润的索取权(股息)、在清算事件中对其资产的索取权,以及对公司关键事项投票的权利(治理)。AVT 模型将这一概念数字化、自动化并扩展到自主智能体的世界:
-
资本形成:AVT 的主要功能是为智能体启动运营筹集初始资本。对于像我们即将示例的 DeFi 交易智能体 Atlas,这种资本可能形成其用于执行交易的资产池。对于生成数字艺术的创意智能体,这种资本可能支付图像生成所需的计算资源。智能体 AVT 的初始销售相当于首次公开募股 (IPO),为其资产负债表提供种子资金。
-
对现金流的索取权:AVT 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对智能体自由现金流的索取权。这不是模糊的“价值累积”承诺,而是通过智能合约硬编码到智能体运营逻辑中的机制。例如,智能体的治理智能合约可能规定,在给定时期产生的全部利润的 80% 自动按比例分配到持有其 AVT 的地址。这是一个无信任且透明的过程。代币持有者无需等待董事会宣布股息;分配是智能体链上绩效的自动且可验证函数。
-
治理权利:AVT 可以作为治理智能体战略参数的工具。虽然智能体的日常运营是自主的,但其高层策略可能需要人类监督和指导。代币持有者可以就提议更改智能体的核心逻辑投票,例如更改其风险参数、扩展其运营范围到新市场,或批准主要软件升级。这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治理模型,其中智能体的所有者集体作为其战略管家,指导其发展以符合其长期利益。
-
激进透明度和流动性:与私营公司股份不同,AVT 是基于区块链的代币。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由用户自己钱包持有、点对点转移,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24/7 交易,提供即时流动性。此外,底层“公司”——智能体本身——的价值具有传统金融中难以想象的透明度。任何潜在投资者都可以审计智能体的链上资产负债表、验证其历史绩效,并在购买其 AVT 之前阅读其开源代码。
因此,AVT 是缺失的环节。它是允许我们将自主智能体不仅仅视为软件,而是将其视为完全成熟、可投资经济企业的金融原语。它提供了资助其运营、治理其策略并分配其创造价值的框架。它是将“智能体公司”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交易且可拥有的资产类别的工具,为建立基于自主智能经济产出的新市场铺平道路。
1.5 本书目标与目标读者
智能体金融的出现并非理论好奇;它是一个具有深刻影响的实际且紧迫的研究领域,对技术专家、金融从业者和企业家而言。我们设计本书作为这一新领域的全面端到端手册。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理解、设计、估值和部署智能体价值代币提供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我们旨在超越高层概念讨论,并为读者提供对整个 AVT 生命周期的严谨、第一性原理理解。这包括:
-
基础:建立将智能体视为可验证经济实体的核心经济和会计原则。
-
机制设计:探索所需的博弈论和激励工程,以使智能体的自主行动与代币持有者的经济利益对齐。
-
估值:开发稳健的金融模型,从确定性现金流分析到高级随机和基于期权的定价,以理性估值这些新型 AI 驱动资产。
-
基础设施:详述所需的的技术栈——从身份和密钥管理到链上遥测和审计轨迹——以安全构建和运营这些智能体。
-
应用:提供在各种部门部署 AVT 的具体案例研究和实践蓝图,包括 DeFi、创作者经济和平台生态。
-
展望:绘制未来路线图,预测宏观经济影响,并识别前方关键的研究和监管挑战。
本书明确是跨学科的,并针对几个关键受众编写,每个人将在其页面中找到不同价值层:
-
对于 AI 开发者和研究者:本书提供经济蓝图,将您的智能体从技术原型转变为自我维持的资本化实体。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用于资助和商业化 AI 开发,从传统风险投资或公司研发转向社区拥有的自主系统。
-
对于加密和 DeFi 原住民:本书介绍了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下一个伟大“产品-市场契合”:AI。它呈现了一个新、高潜力的资产类别 (AVT),并详述了将这些智能体集成到更广泛 DeFi 生态中的市场微观结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考虑。
-
对于金融分析师和量化交易者:本书是金融建模新前沿的严谨指南。它将 AI 智能体的抽象能力转化为现金流、风险溢价和估值倍数的具体语言。它提供了分析、定价和投资新一代生产性自主资产的工具。
-
对于企业家和战略家:本书概述了一种根本新的商业模型——“智能体公司”。它探讨了完全自主、透明且社区治理的经济实体的战略含义,并提供在这一新兴领域构建企业的 playbook。
我们假设读者具有 AI/LLM 概念和基本区块链原则的基础理解。然而,我们努力使材料易懂,在可能的地方从第一性原理构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未来的可能性,而是提供构建它的必要实践知识和分析工具。
1.6 认识 Atlas:贯穿示例
理论框架和抽象概念必不可少,但它们通过实际应用最好被理解。为了将智能体金融的原则置于具体语境中,本书将采用一个贯穿案例研究:一个假设的自主智能体名为Atlas。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使用 Atlas 来阐释智能体会计、机制设计、估值和基础设施的概念。
Atlas 被构想为一个DeFi 资产管理智能体。其主要目标是自主管理链上数字资产投资组合,以为其利益相关者产生正回报。Atlas 不是单一的单体模型,而是设计用于在去中心化金融动态环境中持续运行且无需直接人类干预的复杂多组件系统。
Atlas 的业务模型:
Atlas 运营的核心是识别并利用 DeFi 生态中的收益生成机会。其运营授权可能包括各种策略,例如:
-
流动性提供:智能地将资本分配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 或 Curve)的流动性池中,以赚取交易费用,同时积极管理无常损失风险。
-
借贷:向去中心化借贷协议(如 Aave 或 Compound)供应资产以赚取利息,并可能借入其他资产以从事杠杆化收益耕作策略。
-
跨链套利:监控不同区块链(如以太坊、Solana、Arbitrum)上的资产价格,并执行交易以从临时价格差异中获利。
Atlas 被设计为盈利实体。其收入是其赚取的所有交易费用、利息收入和套利利润的总和。其支出主要是执行其策略所需的链上交易费用 (gas),以及支付给它依赖的外部数据预言机或其他基础设施服务的任何费用。其净盈利,或智能体自由现金流 (A-FCF),是收入减去这些运营支出。
Atlas 的 AVT:ATLAS 代币
要运作,Atlas 需要初始资本池。这一资本通过发行自己的智能体价值代币 ATLAS 来筹集。ATLAS 代币代表对智能体运营和利润的直接、比例索取权。
-
资本化:
ATLAS代币的初始发行以稳定币如 USDC 出售给投资者。这一销售的收益形成 Atlas 管理的初始资产组合。这一组合,由智能体控制的资金库合约持有,是其“资产管理规模” (AUM)。 -
利润分配:Atlas 的治理智能合约被编程为明确的分配政策:Atlas 活动产生的 A-FCF 的 90% 每周自动分配给
ATLAS代币持有者。其余 10% 保留在智能体的资金库中,以复合其 AUM 并资助未来的运营灵活性。 -
治理:
ATLAS代币持有者可以参与治理投票,以调整智能体的高层战略参数。例如,他们可能就提议投票,授权 Atlas 在新区块链上运营、集成新类型的 DeFi 协议,或调整其杠杆策略的最大风险容忍度。
通过使用 Atlas 作为我们的贯穿示例,我们可以从抽象转向具体。当我们在第 3 章讨论智能体会计时,我们将为 Atlas 起草一个样本链上损益表。当我们在第 6 章建模估值时,我们将使用 Atlas 的潜在现金流来构建 ATLAS 代币的 DCF 模型。当我们在第 9 章探讨风险管理时,我们将分析 Atlas 可能面临的具体运营和智能合约风险。当我们在第 12 章探讨结算时,我们将详述 Atlas 的 A-FCF 分布如何高效执行。
1.7 章节总结与展望
本章为全书奠定了概念基础。我们从追溯人工智能和加密金融的平行但独特演变开始——一个由数字自治追求驱动,另一个由去中心化价值创造驱动。我们将当前时刻识别为关键交汇点,在这里,自主 AI 智能体的能力与 DeFi 的程序化金融基础设施即将融合。
我们定义了现代 AI 智能体,从被动 LLM 转向目标导向、规划和工具使用系统,同时突出了其作为“经济幽灵”的基本局限,即没有真正的独立经济代理。这导致引入本书的核心命题:重新构想智能体为主权、可审计经济实体的必要性。我们将这一命题分解为基于区块链的四个基本支柱:主权身份、可验证状态、合同能力和资产所有权。
在将智能体确立为新型“智能体公司”后,我们介绍了资本化和治理其所需的关键金融工具:智能体价值代币 (AVT)。我们将 AVT 定义为对智能体未来经济产出的可验证索取权,借鉴传统公司股票的同时,突出了其独特数字原生特征,如自动利润分配、去中心化治理和激进透明度。
AI代理经济的兴起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推动从中心化控制向分布式自主的转变。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AVT和相关框架,我们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确保智能体成为可持续、可投资的经济实体。
最后,为了使这些概念具体化,我们介绍了Atlas,一个假设的 DeFi 资产管理智能体,其 AVT ATLAS 将作为我们的贯穿案例研究。
舞台现已搭建。我们已经确立了为什么智能体金融是一个必要且革命性的范式。后续章节将基于这一基础,逐步从概念上的“为什么”转向实践上的“如何”。在第 2 章中,我们将更深入探讨智能体作为经济实体的核心概念,形式化智能体、人类、组织和协议之间的关系,并为我们的分析其余部分建立基础框架。
[1]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生成式AI的经济潜力:下一个生产力前沿”, 2023年6月。可访问: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economic-potential-of-generative-ai-the-next-productivity-frontier